10日,上海汽车内饰制造领域相关企业联合举办了关于“汽车内饰技术创新发展交流大会”,邀请行业内众多汽车内饰技术研发专家莅临大会。其中,山东恒越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蔺存根凭借其主导研发的多项专利技术及其生产线设备在汽车内饰制造领域的应用成果,获得了大会上众多企业的关注。蔺存根在四年间先后主导研发16项专利技术成果,不断更新行业技术发展新高度,为内饰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带队研发的技术成果用于汽车内饰产品的智能生产线中,有利于促进整体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的重要举措,目前已经应用到多个场景中,效果收益十分不错。”蔺存根表示。
蔺存根的专利技术为汽车内饰制造领域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在汽车内饰制造生产中起到了哪些作用?本报记者去到实地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和深入了解相关技术成果应用情况,对个别技术应用详细讲解。
生产技术全面提升
“我们公司规模较大,旗下还有很多细分类的公司和工厂,比如汽车内饰中的地毯生产,我们有独立的生产车间,主要负责地毯的生产、研发,致力于打造一个‘中国制造’。”上海宝山区一家汽车内饰生产企业生产车间主管孙主任告诉记者。
汽车地毯是提升汽车驾驶与乘坐体验及整车价值的重要部件之一,因此,公司除了致力于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吸音降噪、防水抗污、耐磨防滑、抗疲劳等功能,还在努力探究地毯行业的发展方向 和技术创新点,不断寻求工艺和技术上的突破,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去年下半年,公司引进了汽车内饰行业技术研发专家蔺存根研发的“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生产用原料筛分设备”、“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生产用增塑剂预处理装置”、“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生产用上胶装置”、“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生产用烘干架”、“一种汽车内饰地毯上色用喷涂装置”、“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生产用收卷装置”等多项专利技术及其设备,从原料筛分、上胶、烘干、到切割、收卷、转运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改进,推动产品和技术不断升级,全力保障生产高效、产品优质。
汽车地毯是汽车重要的内饰用品,集吸水、吸尘、去污、隔音、保护车体等主要功能为一体,能够给司机提供良好的驾驶环境,也能给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但在地毯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地毯进行收卷处理,便于后续的运输移动。但是,现如今使用的地毯收卷装置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将地毯进行收卷过程中,由于地毯整体的柔韧性较好,进而在收卷时无法保证地毯在收卷桶表面的平整性,而一旦地毯在收卷时长时间处于折叠状态,其表面会产生大量的褶皱,进而影响后续使用的美观性。而蔺存根研发的“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生产用收卷装置”,通过电机、支撑板、转轴、卡板等装置的协调配合,对汽车地毯进行限位,避免收卷时产生卷曲。
“自从引进蔺存根先生的技术成果后,我司将这些技术应用在地毯的生产线中,从原料到上胶处理,再到转运,解决了很多隐藏的问题,仅以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生产用收卷装置为例,这项技术成果具有转轴拆装方便、适用于不同长度转轴安装转动等优点,应用后,我司地毯生产效率提高了16.2%,产品合格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有效促进了公司生产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使得我司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有效提升。”孙主任道。
生产设备“大换装”
脚垫和后备箱垫是比较容易忽略的东西,看似不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生活中起到了保护底板、保护零部件的作用。“汽车脚垫这两年深受欢迎,尤其是购车群体日渐年轻,大家对于脚垫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又要质量好、又要美观,对于我们生产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不单单要注重生产,还要关注后续的切割和加工。”相关负责人透露。
“我们引入蔺存根的‘一种汽车脚垫切割设备’和‘一种汽车后备箱垫加工平台’两项技术研究成果后,迅速将其应用在生产线,替换掉原有的老旧切割和加工设备,将全新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与公司原来的技术相结合,使得脚垫和后备箱垫生产得到全面提升。”生产线的技术员工对记者解释道。
以汽车脚垫加工为例,首先需要将原料切割成若干个待加工件,以便后续进一步加工。 现有的汽车脚垫切割设备基本都是一次只能切割出一个待加工件,工作效率较差;且每完成一次切割均需要将夹紧固定装置拆装一次,更降低了工作效率。而蔺存根研发的一种汽车脚垫切割设备,结构简单、可一次切割出多个等尺寸待加工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时间。
自从应用蔺存根的技术成果后,相关企业在汽车内饰地毯、脚垫和后备箱垫生产线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并且还能够进行特定材料和产品的生产,为应用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相关企业也对这些技术进行了二次推广转化,向周边的企业传授技术成果应用技巧,助力中国汽车内饰制造行业智能化、高效发展。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计推广安装整套生产线18套,单件设备引进累计676台(不计算整套),引进企业共计187家,各相关设备在应用企业中均表现出了不俗的效果。记者调查了其中92家企业,有46家应用全套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提升均在30%以上,产品合格率提升均在14%以上;能耗和成本平均降低分别为13.6%和26.8%。
最后,一位应用企业的生产线负责人李先生对我报记者说:“十分感谢蔺存根先生为汽车内饰制造生产行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希望他在技术研发道路上能够走的越来越长远,同时能够研发出更多的技术,为行业发展和经济做出更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陆言祺 冯雨思 杜巍
摄影:李炜 佘凌